可津润山控股集团

业内前沿

对于国民经济和复工,中央政府给出了明确的态度

2020-02-26|斯国东荐

1

中央政府态度很明确:

企业有序复产复工

现在已经到2月下旬了,疫情还没有达到拐点。但这个时候,我们看到中央政府的态度已经越来越明确,很坚定的要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必须两手抓

为什么?因为没有经济保障的防控措施是不可持续的,也难以达到战胜疫情的目的,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。

疫情发生后,我们的宏观经济到底好不好?看这三个指标就知道:第一,电力和动力煤的日消费量,这在国家电网的网站上就能看到;第二,全国旅客的每日发送量,铁路集团有这个数据;第三,每个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。

如果不抓复工的话,我们会遇到更大的困难。尤其是我们的企业家,两线作战非常必要,它既是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也是保证我们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的需要。

现在,已经有多个国家对我们中国断航了。相当多世界级大公司的整个产业链,就因为我们这边没有复工复产或者复工复产太慢要断裂了。光是汽车行业,就有现代、雷诺、日产等都受到了影响。它们有些零件是在我们中国生产的。

我最担心的,倒不是别的国家受多少影响,而是我们的企业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会不会被替代掉。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,美国的一位高官就公开地讲,中国发生疫情有利于把产业转移回美国。越南、菲律宾等一些地方,劳动力成本更低,也一直想切进来。

所以,无论是从国际形势,还是从国内形势来讲,无论是从人民生活,还是从企业生存来讲,我们必须要两手抓,一手抓好防疫,一手抓好复工复产。

2

有些地方政府怕功亏一篑

企业复工复产遇7大障碍

我们目前的复工复产情况怎么样?我引用中企联的几个很有意思的数据,给大家讲一下:

就上海来说,210-19日,央企的复工复产率是最高的,达到了95%;国有企业的复工复产达到了80%217家跨国公司总部的复工复产率达到了93%;外资企业共有51000多家,复产率达到了70%。这些数据说明了央企,包括国企,其组织动员能力是非常强的;而跨国公司和外企,则在抗击疫情的同时,仍然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。

而中国制造业500强复工复产率达到了97%,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0%。大家注意,这两个数据还是有落差的,可见现在让大家回来上班,还是有一些困难。

抗击疫情,人就要隔离,复工复产,人就要聚集,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有矛盾的。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还是心有余悸,很怕一复工复产就看到疫情,要功亏一篑

我们的企业在复工复产的时候,可能还会遇到的一个情况。地方政府要求填很多表,必须承诺这个,承诺那个,假如出了什么问题,马上就要停产,假如有问题,企业要负全部责任等等。这实际上,就是有少数地方政府把责任转移给了企业,非常不应该。

现在复工还是会遇到一些阻碍,我们分析了一下,大概有7个方面的难点:

1. 交通物流不畅,到处设卡。现在有些物资发送到目的地以后,很难转移,走不动。

2. 员工复工返岗也是两头卡,出去卡,进来也卡。原来各地方都是宁左勿右,在执行封堵的政策上,是你封城,我就封镇;你封镇,我就封小区;你封小区,我就封村,层层加码。这对我们恢复经济、恢复工作,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。

3. 防御物资不足。很多企业也说到,要复工就要给员工每人每天发两只口罩,但现在物资不足啊。目前全国从事二产和三产的有5.3亿人,而口罩的日供应量不到1亿。

4. 上下游产业链产品,遇到交付困难。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求撤除物流堵卡点,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至630日的原因。

5. 资金链的压力很大。根据多方调查数据,如果企业三个月不能复工复产,80%以上的民营企业资金链将断裂。

6. 订单履行遇到困难。由于疫情的影响,相当一部分原有的订单不能如期完成,即使有新的订单,也不敢承接。

7. 整体成本上升,包括防疫成本、用工成本、物料成本等都上升了。

这些对我们复工复产,对我们经济的恢复,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。怎么办?现在中央已经开始出台政策,大力度突破这7点障碍。政府说下大决心,首先就是政府要担责。

3

第二场战役,打响了

实际上,中央看得很清楚。没有企业的健康成长,就没有就业的稳定;没有就业的稳定,就没有社会的稳定;没有社会的稳定,就会带来一系列系统性问题。所以,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。

比如,218日,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,明确指出给中小微企业减免5个月社保,大型企业减免50%。这是非常强的、大力度的支持措施。

除此之外,我建议大家还是要高度关注中央的最新指示。前两天最高领导人就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,在会议上公布的内容至少有5条,表达了中央的最新判断和决心:

1. 疫情拐点尚未到来。这一点很重要,拐点没有到来,就是说现在还是要严加防范。

2.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变。这一点,我也很赞同。疫情顶多影响两三个月,所以我们的企业家要顶住了,只要咬牙顶住就过去了。长期来看,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就摆在那里。

3. 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这三流,一定要有序转动。现在,中央已经明令整个高速公路免除收费,免收到什么时候都已经讲明了。要求除了湖北之外,各地要尽量把关卡撤掉,把瓶颈要冲开;央行也采取了很多措施,加大释放流动性。

4.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,金融扶助政策要精准落地。财政是可以调整的,比方说,少修一条高铁,把资金就放在防御上就行了。我们今年的两会推迟召开,除了疫情的原因以外,可能也是在针对目前的情况和预期,对整个指标体系进行修改。

5. 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。这句话特别有意思,我从来没见到中央文件有这样的表达。疫情以来,我一直提醒大家要紧密关注、研究最新中央文件的精神。

现在,很多企业都已经有了政府代表入驻了。我们的企业如果没有人入驻的话,遇到了困难就可以去找政府。我们的资金链问题、供应链问题,人员复工问题等等,都可以去找政府。

地方政府现在也在响应中央的号召,逐步开始两手抓了。比如说,武汉大学统计了108个零感染县的数据,原来完全没有疫情也要封,挺不可解的,将来也是要有序开放的;江西一开始是把通往外省的通道给限制了,然后是分级管控,现在已经基本放开了。

还有些地方,现在都用到了飞机包机、高铁专列、专车把人运到企业来。为什么?全国现在打响了第二场战役”——保经济的战役。

4

给企业的建议:

走第一步,看第二步,想第三步

这场战役和防控疫情的战役同时打响,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。在这里,我也给我们的企业家说几句心里话,提几点建议:

1. 两线作战,紧紧依靠企业的内生力量

稍大一点的企业都有工会,工会里有一个制度,叫工资集体协商制度。现在,很多企业高管都已经主动降薪了,其实,我们企业也是可以跟员工进行协商的。

一般来看,大的疫情都是在半年之内就会被消除。到了5月份,疫情无论怎么样都应该过去了。有企业的内生动力,加上政府的支持、各界的支持,我们应该是能够熬过这一关的,顶过去了就是胜利。

2. 企业目前的指标体系,肯定是要调整的。现在面对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,企业的经营指标、销售指标、利润指标等,都要做相应的调整。有的是往高里调,有的是往低里调,就看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。

3. 长期来看,永远要有第二方案。我们每一个企业、每一个企业家,当在做方案一的时候,就要考虑到方案二。如果第一个方案行不通,第二个方案马上就要出来。

2003年的时候,华为正在和美国摩托罗拉谈判,都不知道对方能不能收购一部分股权。但是华为当时好淡定,全企业在排练黄河大合唱,风在吼,马在叫,黄河在咆哮,黄河在咆哮....”为什么?他们都已经安排好了。

这一次,华为也遇到了突发疫情,但出来说:我不要紧,我有半年的备货!所以,真正优秀的企业家在走第一步的时候,已经在看第二步,在想第三步了。

作为一个老板或者企业家,你有没有想过

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;

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;

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;

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。

得合伙人,得天下!

万科总裁郁亮说,雇佣时代已经过去

合伙人时代已经到来!

把核心员工变为合伙人后,奇迹出现了!

华为,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1000多亿美元,成为世界500强?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合伙人模式,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!

韩都衣舍,2008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,连续10年在互联网服装品牌排名第一名,业绩突破20亿。

旭辉地产,2012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,连续6年业绩保持70%增长,成为地产行业超级黑马。

爱尔眼科,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,5年成为眼科连锁医疗第一名,市值达到800亿。

碧桂园,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,3年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名,业绩突破5000亿。

合伙人时代:以华为、阿里、碧桂园、旭辉地产、海尔、韩都衣舍,爱尔眼科为代表的著名企业纷纷导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合伙人制度,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导入合伙人管理模式,培养核心人才,与公司形成利益、事业、命运共同体!

不是你要不要用合伙人管理模式,而是时代已经选择了合伙人管理模式!

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,如同埋下地雷!

【误区一】按出资比例来分配股权

在过去,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,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,占股70%是常识;在现在,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掏大钱、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。在过去,股东分股权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 「钱」是最大变量。在现在,「人」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。

【误区二】平分股权

据调查,企业股权结构易产生纠纷的3大情形:

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:1/31/31/3的占12%

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:50%50%的占17%

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:40%30%30%的占16%

从公司创始开始,丑话应该说在前面。如果是五个好兄弟的话,股份就平分,每个人20%。看起来好像很公平,但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,其实并不公平。这种平分股份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种下了分歧的种子。有能力的人会想:我比他们都能干,但为什么股份和大家一样?没能力的人可能会想:我可以混日子,吃这份股权。如果处理不好,这种矛盾会爆发出来,会导致公司崩盘。

伙人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,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。比如,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,持有公司30%股权。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,或由于不胜任、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。

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,失去市场机会!

15年前,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,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?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!

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:

股权可以吸引人才(蔡崇信)

股权可以留住人才(18罗汉)

股权可以融资(孙正义)

股权可以打市场(与雅虎合作)

股权设计控股(马云不到10%控制公司)

股权激励的作用:

1、规范员工行为、提高企业凝聚力;

2、解放老板、业绩倍增;

3、平衡股东关系、功臣退出机制;

4、人才战略梯队、吸引同行人才。

企业有5条生命线条线:

167%老板有完全控制权;

251%老板有相对控制权;

334%老板有一票否决权;

420%界定同业竞争权利;

510%可以申请 解散公司。

企业家不懂股权筹划,将面临8大痛苦问题:

1.哥们变仇人;

2.同床异梦,同室操戈;

3.养大儿子叫别人爹 小肥羊管肯德基 叫爹;

4.竞争对手挖墙脚;

5.团队工作效率低下;

6.错过合作机会.失去融资功能;

7.影响上市大计;

8.再好的项目都做不大。

企业如何进行股权控制:

马云持股7.4%却能掌控阿里巴巴,任正非持股不到1%却能手握大权。股权是企业的命脉,是老板的第一课,也是最重要的一课!企业一开始就决定了结束!